红绒网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分享小学: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

发布于:2025-03-26 阅读:1076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分享与总结

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道应用题:“学校组织春游活动,有 120 名学生参加,每辆大巴车限乘 45 人,需要租几辆大巴车?”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学生们会用总人数除以每辆车的容量,即 120 ÷ 45 = 2.6667,然后根据生活实际经验向上取整得出需要租 3 辆车,但小明同学却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二、案例详情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分享小学: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红绒网

小明说:“我们不直接用除法来算,而是先假设只租 2 辆车,那么这 2 辆车一共能坐 2 × 45 = 90 人,可是还有 120 - 90 = 30 人没上车,所以肯定不够,那再多租一辆车也就是 3 辆,这样就肯定够了。”他的这种从假设出发,逐步验证和调整的思维方式让同学们眼前一亮,小刚同学也受到启发,他说:“我可以把每辆车看作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有 45 人,120 里面有多少个 45,就说明能装满几个小组,剩下的人再考虑单独租一辆车,我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这个过程,画了 2 个完整的大巴车图形代表 90 人,然后再画一些零散的人表示剩下的 30 人,这样也能很清楚地看到需要再加一辆车。”通过这些同学不同的创新方法展示,其他同学也纷纷开拓思维,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和解答这道题目。

三、案例分析

1、思维拓展:传统的解题方法往往是直接套用公式进行计算,而小明和小刚等同学打破了这种定式思维,小明的假设法从实际情境出发,先设定一个初步的数量,再去检验是否满足条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结果合理性的判断能力,小刚则通过形象的画图法,将抽象的数字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表示,不仅加深了对题目的理解,还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建模意识。

2、知识应用灵活性: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没有局限于除法运算这一单一的知识运用,而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解“限乘”的含义,明白在现实生活中车辆不可能超载,所以即使计算结果不是整数,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体现出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四、创新解决问题方法总结

1、打破常规思维:鼓励小学生不要被传统的解题模式束缚,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和思路,像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除了常规的四则运算,还可以尝试用假设、画图、列举等多样化的方法去寻找答案,拓宽思维的广度。

2、结合生活实际:很多问题的解决最终都要落脚到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例如在本案例中,把租车问题与学校春游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限制条件,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培养多元思考能力:通过不同同学展示的不同创新方法,激发全体学生的多元思考意识,在课堂上或日常学习中,营造开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解题过程,相互学习和启发,逐渐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在小学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更能为其今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和学习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案例或其他实际情况对案例细节和总结部分进行修改完善,使其更贴合您的需求。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