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建设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教师需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确定思政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例如在历史学科中,可设定培养学生以史为鉴、树立正确历史观的思政目标,同时要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衡量性,如要求学生在相关主题讨论中能够准确阐述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等。
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应与国家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比如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挖掘思政元素

- 深入分析课程内容,从多个维度提炼思政要素,例如在理工科课程中,挖掘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以及科学伦理道德;在文科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价值观,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教学为例,可通过讲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
-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比如在经济学课程中引入当前的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3、融入教学内容
- 采用显性教育方式,直接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融合,例如在法学课程中,讲解法律条文的同时,强调法律的公平正义价值,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 运用隐性教育手段,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理念,比如在医学课程中,讲述医患关系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医道德和职业操守。
4、创新教学方法
- 开展问题导向式学习,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例如在政治理论课程中,提出“如何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引导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
-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平台、虚拟现实等,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比如通过播放红色主题影片、制作微视频等方式,增强课程思政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5、加强师资培训:
- 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实施能力,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技巧等。
- 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专业水平,建立教师交流机制,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促进共同提高。
6、完善评价体系:
-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将思政元素的融入情况纳入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路径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